2020-10-16
郭德纲不止一次在台上提过他和爱新觉罗家族的故事,那都是通过于谦老师他们家大清皇族身份“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绿帽子王”提起的。郭班主在台上编得有鼻子有眼,弄得很多粉丝观众一时竟信以为真,居然有媒体亲身去和于老爷子证实,于老爷子亲证,确实是郭班主瞎编的,这才使得媒体不情不愿地放手。然而媒体在于老爷子这边虽然放了手,另外一边关于郭班主和满清皇族的关系这条线可不愿意放,经过多方努力,还真的给他们找到了,神奇的郭班主终于不负众望,居然真的和满清皇族的爱新觉罗氏扯上了关系,真正的关系!将郭班主和爱新觉罗家族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女人,她叫花小宝,也叫花筱宝,原名史文秀,新中国著名的梅花大鼓演员,代表作品有《王二姐思夫》、《黛玉葬花》、《杏园和番》等。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花小宝就开始在舞台上与马三立、侯宝林等同台演出,收获粉丝无数,在1942年天津《真善美》报的杂耍艺人评选中,花小宝更是以高票数摘得“梅......
4月6日,良乡镇文联联合爱新觉罗皇家文化书画院举办“赏花慈善行”公益捐赠活动。区政协副主席赵永祥、区文联主席史长义、区民政局捐赠中心主任户立恒、良乡镇党(工)委书记任国强、爱新觉罗氏宗亲代表爱新觉罗·启涛、良乡镇相关领导及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活动。良乡镇文联于2014年成立,爱新觉罗皇家文化书画...
我国是具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历程的大国集成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一大瑰宝,给了后世深远的影响和启迪。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逐步的提高才吃得饱,穿得暖的基础上很多人,对于历史自然就有着一定的好奇心,只有时代的推移,那些历史虽然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仍是留有一定痕迹的东西,而且还是文化的瑰宝,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其中的一些所存留下来的古物,也被一些专门的人在保护着,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讲的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爱新觉罗氏村落:仍保有皇室后裔,世代只做这一件事随着清朝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有一个村落,却住着一些特殊的人,他们正是守护清王朝陵墓的守陵人,这里,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存有守陵人的存在,并且因为他们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000多个人,所以,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守陵人村庄。在某党关于历史节目中,还有记者曾专门去调查过,那是一个叫永宁镇的地方......
毓枝(又名关玉枝)法号,戒兰,滿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世孙女。在北京琉璃厂从事古玩,书画研究近三十年,多次参加全国画展并荣获奖项,作品为礼品赠送外国友人。现为中国林业文联美协会员,人民艺术创作院创作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诗书画协会会员。 ...
褚英,全名爱新觉罗·褚英,万历八年,即公元1580年,21岁的努尔哈赤,有了褚英。褚英是努尔哈赤和他的元妃佟佳氏的孩子,也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起兵的时候,褚英仅仅只有4岁。佟佳氏在褚英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可怜的褚英,没有母亲的照顾,才四岁就要跟着努尔哈赤奔走于刀光剑影之下。 努尔哈赤起兵,其面对的凶险可想而知。他首先要面对的是一些族人的对抗...
一提起清宫穿越剧,必然不能忘了《步步惊心》这部剧。小编当时还在上高中,即使有无数的卷子压在我身上,但我还是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在电脑前刷完了整部剧,哭到不能自已。 一部分眼泪是献给了四爷和若曦间的爱恨情仇,另一部分则是看到十三爷同绿芜分离的时候一下决堤而出。 小编特别喜欢十三爷,觉得他是一个儒雅的翩翩公子,还特别喜欢他的红颜知己绿芜,甘愿去养蜂夹...
乾隆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他一生中最喜欢的弟弟就是爱新觉罗·弘曕,被称为“圆明园阿哥”的雍正帝的第十子。 话说乾隆刚刚登基那会儿,弘曕还是个四岁的小豆丁,长得玉雪可爱,而乾隆那时也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天子,他格外喜欢弘曕。有一次,乾隆在圆明园内碰到了玩得正欢的弘曕,非常高兴,就派了身边的太监去召见弘曕,谁知弘曕胆子小,害怕自己这个皇帝哥哥,迅速溜...
娴妃是《延禧攻略》中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她最开始在后宫中平淡无奇,只是因为是潜邸旧人所以被封为妃子。 娴妃甘于平淡,但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被高贵妃搞的家破人亡。一直等到她成为孤家寡人之后,终于崛起黑化,此后阴谋心机,谋夺皇帝宠爱,并开始一个个手刃仇人。 富察皇后去世之后,娴妃从妃位升贵妃又升皇贵妃,掌六宫大权,最终被皇帝册封为皇后。 弘昼是...
满洲姓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姓(满语中“姓氏”一词的穆林德夫转写为hala、哈拉),一部分是基于血缘宗亲关系的族名(mukūn、穆昆)。爱新觉罗一姓中,爱新是族名,觉罗是姓。“觉罗”与“爱新觉罗”两者的关系类似汉族中“某姓”和“某家族”的关系(李姓与赵郡李氏,谢姓与陈留谢氏,张姓与桐城张氏,翁姓与常熟翁氏等)。除爱新觉罗外,觉罗这一姓氏还有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通颜觉罗、嘉穆瑚觉罗、西林觉罗等分支,都源于同一始祖。因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该族遂成望族,以全称相称,“爱新”遂变为姓氏的一部分。清代将爱新觉罗氏分为宗室和觉罗,以示血缘远近区别,同时将一些有功之臣赐姓为觉罗,如觉罗纳木泰(原姓舒穆禄)、觉罗吴拜(原姓瓜尔佳)等。清亡以后族人多取汉姓,如金、王、孙、艾、罗、肇、范等。觉罗一词在女真语里是“远方”的意思,后来,就演变成了远支,与mukun宗室区别开来,比如满语里goromafa外祖父go......
清朝皇帝姓爱新觉罗。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是爱新觉罗氏的第五代传人。其实真正姓爱新觉罗是从昌安开始。爱新觉罗氏是从觉罗氏中分离出来的。提起觉罗氏的来源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呢。天神阿不卡有三个女儿,分别叫恩库伦、正库伦、佛库仑。三个仙女住在金碧辉煌的天宫里,玩耍嬉戏,无忧无虑。阿不卡经常向女儿们讲述一些人间的故事。有一次,阿不卡给她们讲老虎与大蟒打仗的故事:“老虎打累了,不能动弹,大蟒就将它一口吞到肚子里去了。”几个仙女听得手舞足蹈,很想亲自去看看下面的世界。这一日,晴空万里,三姐妹飘然下界,欣赏人间的山山水水。她们看到美景如画、鸟语花香的人间,顿感心旷神怡。飞至长白山上空,看到山顶有一个大湖如镜。水中成双成对的鸳鸯嬉戏,岸边的丹顶鹤翩翩起舞;花丛中成群的彩蝶翻飞追逐;湖面上成群的天鹅翱翔,耳边传来一阵阵百灵鸟清脆悦耳的歌声。三姐妹被这大地的胜景吸引住了,飘然降落在湖畔。恩库伦说:“妹妹们,你们看,......
清代皇族的谱书《玉牒》之中,对于皇族的祖先是从肇祖原皇帝孟特穆开始记载的。根据《玉牒》的记载,肇祖原皇帝孟特穆生有二子,第一子充善,第二子褚宴,其中褚宴无嗣;充善生有三子,第一子妥罗,第二子妥义谟,第三子锡宝齐篇古,其中妥罗和妥义谟均无嗣;锡宝齐篇古只有一子,即兴祖直皇帝都督福满,接下来福满生有六子,其中第四子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显祖宣皇帝塔克世。由此可知,根据清代皇族《玉牒》的说法,官方承认的皇族姓氏,即爱新觉罗一姓之中,只有兴祖直皇帝一支后裔而已,绝无旁支。简而言之,可以认为清代所有归入为皇族者,均为兴祖直皇帝的后裔,并不存在更远的支系。另外,因为《玉牒》没有记录肇祖原皇帝孟特穆以上的谱系,所以在法理上也就不存在了非兴祖后裔的爱新觉罗氏了。(清代官方的爱新觉罗氏先世谱牒)不过,历史事实恐怕没有这么简单。在一些民间调查中,有一些边远地方的旗人自称姓爱新觉罗氏,他们多数说不出自己的祖先源......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绝无可能,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
其子皇太极建国清朝,效仿汉制,取消远支大宗之分,使爱新觉罗成为一个姓氏。由于古代女真族远支宗室划分详细,遂许多姓氏就出现了觉罗的划分: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康熙六十年时,康熙曾就爱新觉罗的这个姓与乾隆有过对话。康熙:“你知道爱新觉罗的意思吗?”乾隆:“是金子的意思。“康熙:“那你觉得这世上最宝贵的是金子吗?“乾隆:“不是,仁义为最宝贵。”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
在他们成为中原的统治者前,皇室人士的名字都是任意改的。后来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参考了汉人的命名方式,取名要跟辈分排行。最初的几名儿子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后来固定用“胤”,孙辈用“弘”,曾孙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旗”。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家族庞大,为了细分,乾隆开始定圣祖康熙帝开始以辈分排序的皇室子孙为近支宗室,而康熙之前的则为远支宗室无需以辈分命名。由嘉庆开始,又规定三代以内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訢,两人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但庆亲王奕劻的则是“力”部。...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不会特别严格遵守字辈,例如雍正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訢、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出生时已不属于近支,则自取偏旁。2011年9月15日,“清祖文化园”在吉林省敦化市开园,在其主体建筑“清祖祠”里,一幅清代皇室爱新觉罗家族的族谱问世,该族谱长40米,高10米,是全中国面积最大的族谱之一。...
褚英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长子,为努尔哈赤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所生。在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死后,已经长大成人的褚英开始接触权利中心,带兵并主持一部分军政事务。也许是因为从小跟随努尔哈赤四处征战,褚英具备很高的军事敏感性。因此在一次次的战争中,获取胜利,建立功勋,并逐渐受到努尔哈赤的重视。甚至于到了后来,一度被立为后金的储君。可是年轻的褚英,资历较...
道光帝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简介资料多罗隐志郡王爱新觉罗.奕纬(1808年—1831年),道光帝长子。嘉庆十三年戊辰四月二十一日未时生,母为和妃那拉氏。嘉庆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即仁宗皇长孙诞生的第二天,仁宗便在大臣拟上的八个字样中圈定“纬”字为皇长孙命名。嘉庆十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总管苏楞额面奉谕旨,嗣后每遇奏折内有应写二阿哥长子字样,著书写奕纬阿哥。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嘉庆帝封其为多罗贝勒。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因染病未痊愈而住在圆明园。道光十一年(1831年)四月十二日未时因病情反复而病故,追封为多罗贝勒,丧礼依照皇子之例办理,并且派总管内务府大臣宝兴经理丧事,后宣宗赐谥曰“隐志”。咸丰帝即位后不久,又追封其为多罗郡王。奕纬并没有留下子嗣,以成亲王永瑆曾孙载治为嗣,袭贝子。人物生平意外降世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的生母是和妃。和妃出身卑贱,是道光帝还在当皇子时府邸上一名给人端茶倒水,卑躬屈膝......
乾隆帝第七子爱新觉罗·永琮简介资料哲亲王爱新觉罗.永琮(1746年5月27日—1747年1月29日),乾隆帝第七子,乾隆十一年丙寅四月初八日(如来佛祖诞辰)子时生于长春宫,生母为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他出自正嫡,因此深惬乾隆帝心意,乾隆有意立他为太子。乾隆十二年丁卯十二月二十九日亥时因出痘薨,年二岁,乾隆命丧仪较皇子从优,谥曰悼敏皇子。随葬于朱华山端慧皇太子园寝。嘉庆四年(1799年)三月,追封为哲亲王。史书评价《清实录》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皇七子、亦孝贤皇后所生。秉质纯粹。深惬朕心。生平事迹皇七子尚未出生便受到乾隆的格外偏爱和重视。乾隆十一年正月,乾隆在紫禁城主持各种典礼祭祀活动、筵宴宗室王公大臣之后,本该移居圆明园,于山高水长处庆上元节、观看烟火,可是却因突发事件和皇帝一时私心所至,取消......
清朝乾隆帝第六子爱新觉罗·永瑢简介资料爱新觉罗.永瑢(1744年1月28日-1790年6月13日),号九思主人。清朝宗室大臣,乾隆帝第六子,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乾隆二十四年冬,出继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管理内务府、充《四库全书》玉牒馆总裁、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乾隆五十五年,去世,时年四十八,谥号为庄。工诗擅画,主要作品有《岁朝图》、《枫溪垂钓图轴》。人物生平爱新觉罗.永瑢(1743年一1790年):生于清乾隆八年十二月十四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第六子,生母是纯惠皇贵妃苏氏,号“九思主人”,薨于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初一日。主要年表:乾隆八年(1743年)十二月十四日,爱新觉罗.永瑢出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冬,17岁的他奉旨过继给乾隆的二十一叔公、慎靖郡王允禧,封贝勒。乾隆三十四年十月,管理内务府事务。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封质郡王,乾隆三十八年九月,充四库全书馆总裁。乾隆......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